数字化转型,为产业做“增量还是是吸“存量”?

286人浏览 / 0人评论

       当前,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时代热词,数字化对于商业社会带来的影响似乎不亚于前一波互联网浪潮。但相比趋势的如火如荼,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的企业仍是少数,至少没有互联网热潮袭来时,席卷行业的摧枯拉朽之势。企业的转型热情,似乎撞上了一堵隐性的“墙”——组织。换句话说,他们在IT领域的无限热情,被组织上的故步自封“锁住了”。

       于是,我们忍不住要追问一系列底层问题——数字化转型究竟是什么?数字化转型和组织转型的关系又是什么?在应接不暇的观点中,我们需要慧眼来去伪存真,直达本质。 

       数字化转型究竟是什么?怎么做?

        一、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

       企业管理者们对数字化的认知是正确的。企业之所以要展开数字化转型,首先是因为顾客端的变化,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数字化的生活方式,个体成为数字个体的时候,企业必须跟上这个变化。同时,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产业、再造行业,如果企业不能够完成数字化转型,也就无法跟上产业发展的变化,无法获得行业新成长的机遇,更有可能因此被淘汰。某种意义上说,数字化在今天是基本功,拥有数字化能力是企业的基础能力。

       数字化本质上是一场认知与思维革命,是一场脱胎换骨的系统变革与能力升级。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生态化的战略思维、客户化的组织与流程、赋能式领导方式,涉及企业的战略、组织、人才机制的系统变革与创新。

      目前,许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还是执行乏力,效果不佳。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原因:一是将数字化作为一种投机而非长期战略,急功近利,准备不足。二是企业家和高层对数字化转型升级没真想明白、想透,高层没有数字化共识,没有澄清数字化愿景,没有基于数字化的顶层设计。三是数字化的管理地基不牢,领导团队知识老化,数字化意识与洞察力缺失。一遇到问题就往回走,不愿持续推进与投入。

全部评论